久久久久久九九九九,日韩a级一片,一本精品999爽爽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婷婷国产在线,香蕉视频xxx,一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

法治春風拂面來——鳳凰縣全面推進“八五”普法工作紀實
2025-06-04 10:16:46          來源:湖南法治報 | 編輯:李穎 | 作者:莫有兵 龍莉琴 | 點擊量:9664         

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莫有兵 龍莉琴)走進鳳凰,法治的春風撲面而來,普法的春雨潤物無聲。一幅幅盛世和諧的優美畫卷,一個個平安有序、文明美好的景象,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鳳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巨大變化,享受到“八五”普法的累累碩果。近年來,鳳凰縣先后獲得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榮譽稱號;麻沖鄉竹山村被命名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廖家橋鎮菖蒲塘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沱江鎮三王閣社區獲評全省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廖家鎮菖蒲村、麻沖鄉竹山村、新場鎮茨巖社區三個行政村(社區)村規民約分別被省民政廳評為“全省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

“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鳳凰縣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啟動、高水平實施,緊扣中心工作抓普法,突出重點對象抓學法,著眼依法治理抓用法,不斷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形成了以領導帶頭垂范、部門緊密配合、群眾普遍參與為主體的法治宣傳教育格局,實現了宣傳教育全覆蓋,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綱舉目張,不斷優化頂層設計

組織保障不斷加強。鳳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八五”普法工作,定期聽取普法工作開展情況匯報,研究部署法治建設工作,足額保障普法經費,先后制定了“八五”普法規劃、國家機關普法責任制清單、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要點等文件,壓實各級普法責任,推動普法工作創新發展,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實施、人大政協監督、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一盤棋”普法工作格局。

工作措施不斷細化。全縣各級各部門把普法工作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來抓,主動將其納入本單位工作總體布局,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結合自身實際、工作重點任務和管理服務特點,建立健全普法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落實普法工作專項經費,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普法工作機制。

強化督促進落實。鳳凰縣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切實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建立了普法責任制聯席會議制度,綜合協調解決普法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推動普法責任制落實落細。同時將普法責任制落實情況納入法治建設督查和考核的重要內容,用好用活用足績效考核“指揮棒”,確保普法重要任務、重點工作落到實處。

創新方式,全面普法深入推進

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普法全過程。全縣各級黨委(黨組)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學習會、干部職工例會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縣委黨校中青班、科干班等各級各類干部培訓班培訓課程,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轉化為推進普法工作的思路舉措,落實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過程、各環節。深入開展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仲裁員等以案釋法活動,將普法宣傳深度融入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各環節、多領域,不斷拓展普法宣傳覆蓋面。

不斷創新普法制度機制。全縣各單位全面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清單,創新普法方式方法,運用多種普法載體,不斷加強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了主動普法、精準普法、分層分類普法。落實媒體公益普法責任,推動“互聯網+法治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受眾廣,傳播快的優勢,大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各個單位積極開拓普法宣傳新陣地,如縣司法局創新開創了“抖音普法”——“古城說法”,縣交通運輸局創建“交通小兵”微信公眾號,縣執法開創“城市管理小喇叭”微信公眾號,縣市監局開發“市監普法消費維權直播間”線上平臺,這些普法新平臺,得到了網民的大量點贊,實現全民普法零距離。縣文旅局成功打造了“法治+文旅+遺產保護”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有序開展,助推文化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全民守法不斷落實落細。認真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突出重點內容,實行“單位聘用法律顧問”“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法官聯系點”制度,深入宣傳《憲法》《民法典》《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推進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以“法律七進”為載體,深入田間地頭、村頭巷尾、企業學校等場所和群眾中間,采取全面和重點相結合的原則,分類施策,扎實開展了送法進機關、進單位、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網絡的主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2021年以來,全縣共舉辦法治講座600余場次,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700余場次,散發宣傳材料10萬余份,受益人數達20多萬人次。

強化措施,突出重點緊抓關鍵

緊抓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加強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嚴格落實黨委(黨組)中心組集體學法、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和領導干部任前法治考試等制度,促進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充分利用全省國家工作人員網上學法用法平臺,組織完成好年度學法和考試工作。制定了領導干部學法計劃,將干部學法用法情況納入年終述職,作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2021年以來,縣處級領導干部參加普法考試達200余人次,舉辦科級干部普法培訓班8期共 1800余人次,全縣公職人員學法考試累計達50000余人次,參學率、報考率、合格率實現三個100%。

緊抓青少年這個“關鍵時期”,突出青少年法治教育。利用開學第一課、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法治講座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做好法治副校長的選聘使用,為全縣中小學配齊配強55名法治副校長。加強學校法治課師資培養,編印《鳳凰縣青少年法治教育讀本》,促進學校法治教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在鳳凰縣毒品預防教育基地設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組織開展法治校園、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做好預防校園“欺凌”工作,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治教育機制。2021年以來,全縣55所中(小)學、幼兒園共上法治教育課50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60000余份,受教育學生達18萬人次。

緊抓企業管理人員這個“關鍵環節”,突出基層法治教育。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健全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落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引導企業樹立合規意識,切實增強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的法治觀念,提高企業依法經營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組織律師事務所律師深入企業開展法律培訓,幫助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排查防范法律風險,審查修改合同,化解矛盾糾紛,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2021年以來,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40余場次,組織律師為40余家民營企業開展“法治體檢”,提供法律意見60多條,出具“法治體檢報告”50余份。

以法育人,大力弘揚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建設顯著增強。在城區和鄉鎮村(社區)建立法治宣傳長廊、法治文化廣場、法治宣傳壁(牌),讓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潛移默化感受到法治氛圍,接受法治教育。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各鄉鎮、縣直部門(單位)圍繞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月、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4·15”國家安全日、“12·4”國家憲法日等活動,采取“主題活動+專項活動”“新媒體+普法”等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民法典、鄉村振興、安全生產、防范非法集資及電信詐騙等方面法律法規。

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創建。指導村(居)民委員會依法完善了基層組織建設,依法制定了基層組織工作規章制度、村規民約和自治規范,為村(居)管理、民生事務、生產經營等活動提供法律意見。目前全縣已創建26個州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3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的日常管理更加規范。

創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堅持定期排查和重點節點集中排查相結合,完善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積極推廣運用司法確認制度,增強了矛盾糾紛化解實效。按照“調解優先、公正高效、法理并重、促進和諧”的原則,把調解貫穿于解決民事糾紛、處理行政爭議和司法訴訟全過程,積極引導當事人互諒互讓互解,合法合情合理化解矛盾糾紛。結合“楓橋式”人民調解委員會創建工作,進一步做好調解文化建設,統一文書格式,實行一案一卷一專人負責制,對全縣312個調解組織的1454名調解員進行“線上+線下”培訓,提升了調解員專業素養與業務能力。

不斷推進法治特色鄉村建設。利用趕集日、村民大會、院壩會、“三下鄉”、民族節日等有利時機,以增強法治觀念、提高維權能力為目標抓好農民群眾的法治宣傳教育。結合平安鄉村建設、鄉村文明創建等,深入開展“法治+黨建引領”“法治+村民自治”“法治+鄉村旅游”“法治+平安建設”等特色法治鄉村建設,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進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聘任28名律師、7名法律工作者和33名司法員擔任全縣285個村(居)法律顧問加強監督指導和考核評估,調動村(社區)法律顧問充分發揮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指引作用。

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鳳凰縣把“八五”普法融入法治鳳凰建設中,讓普法“軟任務”變為“硬指標”,使得普法融入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的全過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基本形成,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風氣猶如春風拂面,在鳳凰縣蔚然成風。

責編:李穎

一審:王薇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法律聲明-聯系我們
廣告熱線: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報官網ICP備案號:湘ICP備19000193號-3 版權所有:湖南金鷹報刊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法治報》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